补齐技术短板、引入先进理念、培养本地人才……近年来,富蕴县深入推进“组团式”援疆工作,充分挖掘并发挥援疆干部人才专业技术特长和优势,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,不断提升“输血”“造血”功能,为县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精准对接需求,
集聚一批“本领强”的专业团队
“2024年以来,我们积极争取援疆项目资金,从黑龙江省各职业院校引进13名教授、副教授和骨干教师,通过共商管理、共享资源、共研提升、共育英才等举措,显著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。”近日,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委员、副校长蔺志萍说。
富蕴县针对教育医疗、文化旅游、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,制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清单和引智引才实施方案。通过实地走访、现场座谈等方式,深入卫健委、教育局、文旅局等部门(单位)开展调研,全面摸清重点产业、重点岗位人才需求情况。积极对接对口援疆省市,2024年以来,柔性引进59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医疗、教育、园区等重点领域,开展为期4-12个月的帮扶指导,有效缓解人才短缺难题。
为不断激发援疆专家干事创业热情,富蕴县加大服务保障力度,通过谈心谈话、座谈交流、走访慰问、电话问候等方式,定期掌握“组团式”援疆专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状态,耐心听取援疆干部人才的诉求,全面保障津贴补贴、医疗报销、探亲休假等各项待遇落实,截至目前,协调解决援疆专家困难诉求23件,切实解除援疆专家后顾之忧。
师徒结对帮带,
留下一支“带不走”的人才队伍
“援疆教师的示范课,对概念的生成、理解与应用极为重视,探究活动设计得恰到好处,动画展示生动有趣,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。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,对我的教学工作启发很大。”富蕴县高级中学的教师们在观摩完援疆教师刘玉萍示范课后,收获良多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近年来,富蕴县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观念新、素质高、能力强的优势,采取“联动培养+精准滴灌”培养机制,加强本地干部人才培养帮带。广泛开展“专家带骨干”“师傅带徒弟”“青蓝工程”等培养帮带活动,通过公开示范课、手术示教、学术交流、专题培训等方式,助推援疆干部人才与本地人才缔结“一对一、一对多”帮培带教关系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学术交流、专题培训45场次,帮带业务骨干62名。
为进一步发挥“组团式”援疆作用,富蕴县持续深化对口援疆合作交流,依托“黑龙江名师精英援疆行”“杏林讲堂”等活动,通过科室共建、业务共商和经验共享,打造援疆“传帮带”工作室、援疆名师名医工作室,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5项,填补民生领域技术空白12项,有力推动县域教育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优势资源下沉,
辐射带动惠民服务落地基层
“以前看病要跑很远,现在专家到了家门口!”近日,在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卫生院,听说援疆医生要来义诊,村民们早早排起长队。量血压、把脉、开方子……十几个医疗义诊项目,援疆医疗专家细致地问诊和专业地指导,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。
为推动优质资源互通共享、下沉基层,富蕴县坚持以各族群众受益为目标,充分发挥名师名医工作室、远程会诊中心作用,常态化开展援疆专家巡回义诊、送教下乡等活动,辐射带动基层教育医疗水平整体提升,增强群众“幸福感”。截至目前,组织援疆专家深入基层开展巡回义诊、送教下乡活动24场次,发放健康宣传资料500余份,服务群众3100人次。
为实现教育医疗优势互补,富蕴县深入实施“校园精英赴名校深度跟岗研习计划”,遴选10名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学骨干,赴黑龙江高校开展跟岗学习,全面推动县域教育质量提升。围绕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、血液透析室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、重症医学科等重点学科,选派12名医疗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,赴佳木斯市重点医疗机构进修学习,全面提升科室综合能力,进一步释放“组团式”援疆综合效益。
通讯员:吴振杰